《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的核電關鍵時刻

Author Avatar

OctoVerse

Joined: Feb 2022

在COP28鮮為人知的成就中,至少有20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瑞典和加拿大,宣佈到2050年將核電容量增加兩倍。

來源: Forbes

這是一項明智的科學宣言,得到了原子能機構和IPCC關於原子能在脫碳中發揮作用的觀點的支援。 因此,該宣言值得投資者和廣大公眾的關注。長期以來,核電一直被汙名化是出於情感恐懼而不是事實。 對全球能源供應聖杯的追求仍然難以捉摸,但許多研究仍在繼續根據對預期結果的偏好和假設進行培養和策劃。

核能的批評者傾向於使用需要直面的選擇性科學。讓我們以幾年前發表在著名期刊《自然能源》上的一篇論文為例,該論文反映了支援可再生能源的傾向,其明確目標是將核電邊緣化。 儘管有一個非常優雅的假設驅動的概念框架,但作者設計了一項研究,通過使用回歸分析來減少核能的碳效益,該分析不太適合手頭的核心社會問題:核電的未來是否可能有助於碳減排?

作者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使用各國的碳排放總數據,並比較  了截至2014年的兩個歷史時期的核能與可再生能源的主導地位。相關性基於不對稱的比較單位(鑒於只有31個國家是核電生產國,而其數據集中擁有可再生能源投資組合的國家的完整樣本為123個)。該分析確實表明,向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轉變最終導致了碳排放的減少,並且在投資優先次序方面,能源之間可能存在一些競爭。隨後對該文章的詳細評論必須在同一期刊上發表。

核能碳比較研究的歷史是極具爭議的,因為用於比較礦山和市場的碳足跡的生命週期分析(LCA)和環境產品聲明(EPD)方法的範圍使產出存在天文數字差異。事實上,早些時候進行的綜合文獻綜述顯示,從4到220 gCO2 / kWh的評估差異很大,這為激進的反核學者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正如經合組織核能機構的進一步分析所表明的那樣,核能的碳膨脹範圍大部分源於對鈾礦石和傳統工廠建築材料(特別是混凝土)濃度的假設。然而,這與未來的核發展可能不太相關,而這正是應該進行工業生態研究投資的地方。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現在已經堅定地承認了核能的高容量因素以及未來核電的明顯減碳能力。

考慮到核技術70多年的總體記錄,即使是核能在人類死亡率方面的安全風險,也比風力發電要好,也比化石燃料好得多。 隨著未來的技術發展,這種情況甚至可能會變得更好,一旦風險分析與其他能源更等效地呈現,成本可能會下降。因此,即使我們不認為核能是潛在的靈丹妙藥,也不該無視於對於減少碳排放有其優越的特性。

※版權所有,歡迎媒體聯絡我們轉載;登錄本網按讚、留言、分享,皆可獲得 OCTOVERSE 點數(8-Coin),累積後可兌換獎品,相關辦法以官網公布為準※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