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文化幣」淪為Web3反行銷鬧劇
臺灣文化部推出「文化幣」掀起一波反行銷鬧劇,原本預期吸引18-21歲的Web3世代支持藝文相關產業,但卻傳出各大社團出現低價轉賣貼文亂象,甚至網紅上傳購買美妝產品的投機影片,引來外界輿論抨擊「打著文化平權口號,實際上不知道平了誰的權」。
文化部自六月推出「文化幣」政策讓符合資格之國民與居留證持有者都能得到青年成年禮金1200元,需先下載文化幣APP且以應用程式中的實名認證,由於支付方式相當特殊,APP 也僅支援特定場合支付,與區塊鏈可說毫無關連。各大社團甚至出現大量換現貼文,迫使文化部緊急公告禁止相關轉賣兜售,還有抖音網紅秀出《1200文化幣怎麼花?》短片,教導購買與文創無關的零食、化妝品以及生活用品。
「鏈安領航」Postrings(https://reurl.cc/6Lzy7d)張總經理認為「文化幣」預計受惠90萬人,但卻成為反行銷鬧劇的失敗策略,鑒於人為灑幣、產業斷層、短線政策、掛一漏萬等結構問題,錯失「文化幣」融入「NFT」交易的絕佳時刻;若以文化NFT乘載無形軟性價值,對於個人而言當作交換憑證(或稱賦能),轉向企業經營品牌、體驗、契約等,能讓非同質化代幣結合非物質文化資產,才是政府推出「文化幣」帶動Web3的雙贏策略。
壹.人為灑幣
臺灣藝文產業的萎靡不振透過人為灑幣僅能飲鴆止渴,只以經濟短期來刺激消費,漠視文化長期的耳濡目染,最終淪為一般消費而無關藝文,完全背離政策目的;當青年族群領幣之後消費受限就會出現變現賣掉的各種亂象,政府人為灑幣卻沒強化人文教育才是主要問題。
貳.產業斷層
「文化幣」初期是以Web3作為號召,這票千禧世代享受網路科技,為何無視結合目前Web3的相關政策,數位發展部在跨部合作顯然不足,沒在Web3生態系中達到推廣目的;當青年族群將「文化幣」當作消費券來做使用,沒有政策配套來為臺灣致力發展成為亞洲的「區塊鏈中心」共同努力。
參.短線政策
「文化幣」使用僅有一年期限,顯示政府資源挹注曇花一現,香港政府為推動Web3生態系成立「香港 Web3.0 協會」,相較臺灣無長期數位政策能夠實現Web3民主性促使User去中心化自行交易(互動模式),卻讓「文化幣」淪為 APP制與中心化機房執行相關政策的老狗把戲。
肆.掛一漏萬
文化部強化獨立書店點數的放大專案,要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原創漫畫,卻對其他新創網路公司厚此薄彼,短暫壓縮實體書店通路商的實質獲利,缺乏思考如何連結網路新創以及藝文發展,文化知識秤斤論兩的負面結果,最終導致整個國家文化衰落。
張總經理認為「文化幣」已經背離Web3的民主平權發展契機,反而陷於一種APP制與中心化機房執行的淺碟消費行為模式,政府政策受制人為灑幣、產業斷層、短線政策、掛一漏萬等結構問題交錯影響,最終錯失「文化幣」置入「NFT」的雙軌行銷全盤策略,讓「文化幣」走入消費券式的秤斤論兩,又該如何深化臺灣整體Web3的整體發展。
※版權所有,歡迎媒體聯絡我們轉載;登錄本網按讚、留言、分享,皆可獲得 OCTOVERSE 點數(8-Coin),累積後可兌換獎品,相關辦法以官網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