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現實技術改良後可測量腦部活動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創造了一種非侵入性的腦電圖(EEG)傳感器,並將其安裝在可長時間舒適佩戴的Meta VR頭盔中。這種EEG傳感器可以測量人們在沉浸式虛擬現實互動中的腦部電子活動。
來源: ScienceDaily

研究人員改良了一款商用虛擬現實頭盔,使其能夠測量腦部活動,並研究我們對提示、壓力和其他外部力量的反應。
這種設備可以應用於多個方面,從幫助患有焦慮症的人,到測量使用飛行模擬器的飛行員的注意力或心理壓力,再到讓人類有機會透過機器人的眼睛看世界。
領導該研究的航空工程和工程力學學系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教授Nanshu Lu表示:“虛擬現實比在大屏幕上做事更具沉浸感。它能讓使用者獲得更真實的體驗,而我們的技術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測量大腦對這種環境的反應。”
這項研究發表在《軟科學》期刊上。
虛擬現實和腦電圖傳感器的結合已經進入商業領域。然而,目前存在的設備成本高昂,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電極對使用者更加舒適,延長了潛在的佩戴時間,並開啟了其他應用。
目前最好的腦電圖設備是由覆蓋電極的帽子組成,但這種設備與虛擬現實頭盔不相容。單獨的電極很難獲得強大的讀數,因為我們的頭髮阻礙了它們與頭皮的接觸。最受歡迎的電極是堅硬的梳狀電極,插入頭髮中與皮膚接觸,對使用者來說是一種不舒服的體驗。
Lu實驗室的研究助理Hongbian Li表示:“所有這些主流選項都存在顯著缺陷,我們試圖通過我們的系統來克服這些問題。”
在這個項目中,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由柔軟導電材料製成的海綿狀電極,克服了這些問題。這款改良後的頭盔在頭帶和前額墊上設有電極,具有與Lu的電子紋身類似的柔性電路和附在頭盔背部的腦電圖記錄裝置。
這項技術將應用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另一個重大研究項目:一個新的機器人投遞網絡,這也將成為迄今為止關於人與機器人互動的最大研究。
Lu是該項目的一部分,VR頭盔將被人們使用,無論是與機器人一起旅行還是在遠程“觀察站”。他們將能夠從機器人的角度觀察,該設備還將測量這種觀察的心理負荷時間。
機械工程和工程力學學系的教授Luis Sentis是機器人投遞項目的共同領導者,也是VR腦電圖論文的共同作者。他表示:“如果你能透過機器人的眼睛看世界,這將更清晰地描繪出人們對它的反應,並讓操作者在潛在事故的情況下監控他們的安全。”
為了測試VR腦電圖頭盔的可行性,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遊戲。他們與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和戴爾醫學院的教職成員José del R. Millán合作,開發了一個駕駛模擬器,讓使用者按下按鈕來對轉彎指令做出反應。
腦電圖傳感器測量使用者在做出駕駛決策時的腦部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它顯示了受試者的注意力程度。
研究人員已經提交了有關腦電圖的初步專利文件,並且他們願意與虛擬現實公司合作,創建一個內置版本的這項技術。
※版權所有,歡迎媒體聯絡我們轉載;登錄本網按讚、留言、分享,皆可獲得 OCTOVERSE 點數(8-Coin),累積後可兌換獎品,相關辦法以官網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