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之間關於台灣的晶片戰爭即將來到關鍵時刻

Author Avatar

OctoVerse

Joined: Feb 2022

對於全球、S&P 500指數、Nvidia、蘋果和世界來說,2024年可能是最具影響力的一次選舉,但並不是美國的,而是在即將到來的台灣一月份總統選舉。

來源: The Invester’s Daily

如果有一件事,美國和中國都同意的,那就是先進的晶片是最關鍵的戰略資產。美國開創了半導體行業,並在很大程度上因此贏得了冷戰。然而,由於經濟歷史的偶然和前台積電的首席執行長張忠謀的領導,美國將其皇冠上的寶石存放在距離中國大陸海岸100英里的地方。

現在,美國已經組成了一個統一的陣線,以剝奪中國獲得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和製造設備。這些尖端技術來自美國、英國、荷蘭、韓國和日本。然而,像Nvidia(NVDA)、蘋果(AAPL)和Broadcom(AVGO)等公司設計的90%的先進芯片都是在中國宣稱為自己的島上台積電工廠園區製造的。

這就是為什麼北京將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晶片戰爭不僅視為有害的事情——因為它明確的目標是削弱中國的技術能力——而且是對其主權的直接挑戰。

“華盛頓和北京都著迷於掌握未來的計算方式,” 克里斯·米勒在2022年的書《晶片戰爭:世界上最關鍵的技術之戰》中寫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這種未來取決於北京視為叛國省份的一個小島,而美國已經承諾用武力捍衛它。”

台灣選舉的結果可能決定了北京的下一步行動。如果一位支持與中國更緊密聯繫的候選人贏得選舉,可以預期將會有外交的擁抱,如果支持台灣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保持政權,則可能會有更加敵對的行動。無論哪種情況,拜登總統為了保護美國的技術和軍事優勢而進行的地緣政治賭博正在進入最高風險期。

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8月30日發布了一款5G智慧手機,後來證實擁有高度先進的晶片,這表明美國遏制中國技術野心的努力已經失敗。這一揭示可能會導致拜登政府加倍出口限制。然而,這樣做將對科技公司的收益產生衝擊,並加劇北京的戰爭情緒。

賭注再高不過。對台灣的衝突將對拜登所稱的更廣泛的”民主與獨裁之間的戰鬥”產生深遠影響。唯一確定的事情是:對台灣的入侵或封鎖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陷入混亂。

台灣的矽盾

即使是一個不升級為軍事衝突的中國對台灣的封鎖,也可能會中斷估計為超過2兆美元的經濟活動,因為它會切斷全球供應鏈中的先進半導體的主要來源,Rhodium Group估計。台積電的產出,包括70%的智慧型手機晶片、30%的汽車微控制器和高端圖形處理單元晶片,流向全球客戶,為全球企業每年創造1.6兆美元的收入,這家研究公司稱。

中國自己的經濟將受到嚴重損害。北京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劃設定了十年的目標,即國內產出要供應其科技、汽車和電子行業所使用的晶片的70%。但根據IC Insights的說法,中國公司在2021年僅為其1,870億美元的晶片市場供應了約7%的芯片。即使包括外國公司如台積電、英特爾(INTC)和三星運營的國內半導體工廠,中國從內部獲得的晶片需求也僅占17%。

依賴台灣的晶片生產一直充當著”矽盾”,抵擋中國的領土野心。

即使在不太可能的情況下,北京快速佔領並完整掌控台積電,中國和世界也無法逃脫巨大的經濟風險。美國可能會禁止公司像應用材料(AMAT)、KLA公司(KLAC)和Lam Research(LRCX)為他們的設備提供支持和零部件。簡而言之,”即使對方擁有台積電,這隻金色母雞也無法下金蛋,” 前國家安全局局長陳明通去年十月告訴台灣立法委員。

頂尖半導體行業晶圓廠

即將到來的台灣選舉 中國要想收復台灣並保持該島的晶片製造實力,唯一的希望在於投票箱。如果台灣人民選出一位希望與北京建立更友好關係的總統,那麼台積電可能無法遵循美國的指示參加對中國的晶片戰爭。
“你不會因為想要技術而入侵台灣,” BCA Research首席地緣政治策略師馬特·格爾特肯在八月的一次網絡研討會上告訴客戶。中國要獲得進入台積電先進晶圓廠的途徑是”擁有足夠的政治影響力,使他們不執行美國的出口控制措施”。

這種可能性在幾個星期前似乎是合理的。在8月25日的一份備忘錄中,格爾特肯給予中國國民黨贏得總統大選的機會”基本上是五五開”,並帶來戰略休兵。

格爾特肯當時認為,台灣民眾黨的第三個候選人可能會分散來自在位的民進黨的選票,使國民黨有機會逆轉局勢。然而,當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於8月28日投入競選,承諾”為台灣海峽帶來50年的和平”時,這種情況變得不太可能。

北京似乎正在加大軍事威脅,給郭台銘的警告增添了緊迫感,即台灣可能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但如果郭台銘和中國國民黨候選人、新北市市長都在選票上,民進黨副總統和候選人賴清德據民調顯示,將輕鬆於1月13日獲勝。

郭台銘曾於2019年辭去製造蘋果iPhone的製造業巨頭主席一職,但在今年夏天未能成功爭取中國國民黨提名。他仍需要在11月前提交29萬份簽名,相當於選民人口的1.5%,以取得資格。

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哈爾·布蘭茨在《外交政策》上寫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得出結論,脅迫已經失敗,並考慮更暴力的選擇。”

隨著選舉的形勢發展,北京可能會在實際選舉之前就得出這一結論。

中國對台灣的加速時間表

近年來,美國軍事和情報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習近平正在推動其軍隊準備在2027年前佔領台灣。但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等人現在警告稱,中國正以”更快的時間表”追求統一。

“我的直覺告訴我,我們將在2025年開戰,”空軍將軍邁克·米利在一份1月份的備忘錄中寫道,該備忘錄被媒體獲得。去年十月,當時的海軍作戰部長講到了潛在的入侵窗口”2023年”。

北京可能會得出結論,越早採取行動,成功的機會越大。首先,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佔領者的行動已經拉伸了美國的軍事準備。

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一份六月報告關於捍衛台灣的任務小組承認了烏克蘭戰爭的戰略重要性。但該小組警告稱,美國”將需要緊急修復其國防工業基地”,以備戰高強度對抗中國。

五角大樓擴大力量以嚇阻中國

五角大樓已將炮彈的生產翻倍至每月28,000發,但仍然少於烏克蘭目前使用的數量。其新目標是到2025年每月達到100,000發。

美國與中國的晶片戰爭也可能增加了北京方面的緊迫感,優先考慮軍事行動而非經濟問題。

“美國採取的措施,切斷中國獲得台積電先進邏輯晶片制造能力的成本,因此降低了’矽盾’的威懾效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員山姆·切特溫·喬治寫道。

中國失去接觸最先進技術的時間越長,美國軍事實力中和或超越北京的機會越大。

這一前景可能是在八月份五角大樓發布其”複制器”計劃時引起關注的。該計劃將在18至24個月內部署數千台AI動力自主作戰無人機,能夠圍攻敵軍。

副國防部長凱瑟琳·希克斯毫不掩飾地表示,”複制器”的主要任務是”克服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優勢,即規模:更多的船,更多的導彈,更多的人。”

“現在是擴張的時候,使用那些比潛在競爭對手更難以計劃,更難打擊,更難擊敗的系統,”希克斯說。

美中晶片戰爭的轉折點 自2022年9月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薩利文宣布升級美中晶片戰爭以來,自主作戰無人機就是他心目中的武器。

此前,美國出口管制的目標是保持”只比地緣政治競爭對手超前幾代”。他們並沒有追求主導地位。

他說:”這不是我們今天所處的戰略環境,”北京願意投入幾乎無限的資源來實現”力量倍增器”的技術領先地位。

薩利文表示,新的目標必須是”盡可能保持領先地位”。

幾個星期後,美國宣布了廣泛的出口管制,旨在阻礙中國在每一個點取得晶片進展。

這些規則不僅為中國購買最先進的AI晶片設立了否定的假設,還旨在阻礙中國設計這些晶片的軟體和生產這些晶片所需的設備。

出口規則確立了超過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自2019年起實現的14奈米生產的基準。相比之下,台積電在今年早些時候開始使用其3奈米技術進行大規模生產。

隨著該行業不斷努力實現更小的電路,這將轉化為速度更快且更節能的半導體,中國面臨被拋在越來越遠的風險。

“美國政府及其盟友可以阻止中國半導體產業前進的步伐,”半導體分析和咨詢公司SemiAnalysis的迪倫·帕特爾在9月12日寫道。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將基本上是”半套措施”轉變為”全面攻擊”的等同行動。

共和黨議員猛烈抨擊拜登政府未能關閉眾所周知的出口漏洞,但官員將如何回應尚不清楚。

晶片製造商和設備生產商曾游說要削弱規定,以避免失去一個重要客戶。例如,Applied Materials在2022財年將28%的晶片設備銷往中國。帕特爾估計,到2024年中國將購買超過100萬個Nvidia的人工智能晶片。

行業內的一些人認為,向中國的銷售資助了保持美國和盟國半導體行業在巔峰地位的研發。反對意見是,中國可能不會長期是一個客戶。帕特爾列出了六家中國公司,它們“很快將能夠提供與Nvidia的A100晶片相媲美的晶片”。

中國的選擇:經濟還是台灣 如果美國的出口管制繼續失效,北京可能會感到不那麼迫切去發動涉及巨大經濟成本入侵台灣。

中國已經面臨經濟問題,長期依賴房地產開發和基礎設施項目導致增長乏力。但經濟問題可能不是決定性因素。

“如果中國正在陷入失去幾十年和債務通縮的陷阱,而在同一時候美國正在積極試圖遏制他們的經濟,”格特肯說,那麼習近平“可能會做出非常積極的反應”。

習近平長期以來一直說,與台灣統一對中國的振興至關重要。然而,從去年十月開始,他開始將其不再視為遙不可及的希望,而是視為一個承諾。 “統一絕對必須實現,統一絕對會實現。”

只有全球技術領導地位的爭奪,才能使中國的經濟和軍事變得不可沉沒,對習來說同樣重要。這兩個目標非常相互關聯。

北京的軍事技術 中國正在研究自己的作戰無人機群。去年國防情報局的一份報告警告說,中國的衛星計劃和干擾能力的快速增長可能會干擾美國的目標。中國也被承認在能夠躲避導彈防禦的高超音速武器方面領先。

台灣衝突將如何發展還不確定,但中國在地理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只有兩個美國空軍基地距離不需要補給的戰鬥機很近,而這兩個基地“極易受到中國導彈襲擊的攻擊”,外交關係委員會說。

一個關鍵問題是誰會加入台灣的戰鬥。官方美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的獨立。但華盛頓正在提供武器,拜登已經承諾如果受到攻擊將前來台灣的防衛。其他盟國雖然沒有作出這樣的承諾,但它們正在努力遏制中國。

美國、日本和韓國在八月簽署了一項防禦協議,擴大了聯合訓練演習,並建立了一條危機熱線。大約在同一時間,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菲律賓在南中國海一起進行了軍事演習。

台積電來到亞利桑那 有一點是清楚的:美國把所有最寶貴的晶片都放在台灣的時代不能結束得夠快。

回到1987年,當張忠謀在台灣政府的資助下創立台積電時,美國半導體工業的製造份額是目前的12%的三倍多。當時,正如米勒在“晶片戰爭”中所述,設計和銷售晶片但外包晶片製造的“無廠半導體”公司並不多見。但張忠謀相信,如果初創企業可以將晶片製造外包給一家晶圓廠,創新將蓬勃發展。

所以他建立了這個晶圓廠,而他們蜂擁而至 – 輝達、Marvell Technology(MRVL)、Broadcom、高通(QCOM)等等,最終連蘋果也在2009年開始設計自己的iPhone晶片。台積電充分利用其蓬勃發展的業務不斷改進其製造工藝,鞏固了其優勢。

現在,部分受到520億美元的晶片和科學法案的推動,台積電已經在亞利桑那建立了兩家晶圓廠中的第一家。最初,高產量生產預計將在2024年開始。但將台積電的先進製造帶到美國正在變得非常困難。今年7月,公司將生產延遲到2025年,原因是專業技術工人短缺。更糟糕的是,目前的計劃是將晶片運送到台灣,進行最後的晶片製造步驟,稱為封裝。

這對於保護美國的技術財富免受地緣政治風險的威脅毫無幫助。美國將獲得一個全新的晶片廠,這實際上將成為一個“無實用價值”的物體,帕特爾告訴《The Information》。

※版權所有,歡迎媒體聯絡我們轉載;登錄本網按讚、留言、分享,皆可獲得 OCTOVERSE 點數(8-Coin),累積後可兌換獎品,相關辦法以官網公布為準※

新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