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直擊】台博館數位化 AR台灣黑熊、雲豹趴趴走 國寶畫作凌空欣賞
國立台博館走過90多個年頭,不斷朝向數位化發展,展覽結合了AR、沉浸式體驗、數位導覽等,加深觀展者印象

國立台灣博物館本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電話:(02)2382-2566
開放時間:9:30~17:00,周一休
門票:全票30元、半票15元
官網:www.ntm.gov.tw/
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博館),分有4大館: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鐵道部門園區館。其中位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本館,成立於日據時代的1908年,它的建築本體就是個經典,融合了文藝復興、巴洛克式風格,中央大圓頂、羅馬石柱、三角門楣,設計對稱典雅、紋飾富麗堂皇,讓人在入館之前便駐足觀看許久。
台博館的館藏內容以有關台灣各方面、各時期的歷史、自然、族群等展品為主,其中不乏國寶展品。館內的各大展廳除了常設展之外,也不定期推出各種特展。值得一提的是,走過90多個年頭,台博館不斷朝向數位化發展,展覽結合了AR、沉浸式體驗,以及數位導覽、觸控面板等,讓觀展過程充滿科技、互動感,有趣之外也加深對展品的印象。
館內幾處較有特色的數位化展覽;比如3樓「環形劇場」的3D沉浸式影片;同位於3樓的「發現台灣」展廳,則可下載《臺博數位導覽》APP,讓人藉由影片、解說來觀展;2樓的2大展廳「自然台灣」、「浮生台灣」,則可下載《智慧觀臺博》APP,裡面暗藏了許多有趣的AR互動(下文有深入介紹),其中的「浮生台灣」展廳,還讓多幅的畫作文物「動了起來」,讓人無比驚豔。







亮點1:2樓「浮生台灣」展廳
這處展廳,以各種大型實物、雕塑、畫作、歷史文物等,展現台灣的芸芸眾生百態,以及各時代印記;除了有著《鄭成功畫像》、《康熙台灣輿圖》、《1895年藍地黃虎旗數位重建版》三件鎮館之寶,透過《智慧觀臺博》APP,還可看到AR化的《康熙台灣輿圖》。
這幅國寶畫作,是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台灣全圖,為清康熙38至43年(1699~1704)之間所繪,全圖橫長523公分,寬64公分,是以中國傳統山水技法繪製而成。不過,原件畫作放置於有點幽暗的玻璃櫃中,讓人看不清細節,透過APP的AR化,讓整幅畫從玻璃櫃中彈跳出來,浮在原件畫作的正上方,明亮清晰,讓人可互相對比,增加觀展樂趣。



亮點2:2樓「自然台灣」展廳
「自然台灣」以台灣所發現的動物、鳥禽類、植物、岩石礦物等為主角,展廳裡可見到大型恐龍骨骼標本、動物木雕,以及各種動植物標本、礦石等展示。展間裡的玻璃櫃中,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展品,雖然都有標上名稱,但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過目即忘。
透過《智慧觀臺博》APP,「自然台灣」展廳裡數以千計的展品,每一件都可透過APP,在眼前快速呈現該標本、展品的圖片、文字介紹;有些甚至有著AR、3D造模等有趣互動。比如展廳裡最大的恐龍骨骼標本,便以3D造模,在螢幕裡跳出AR畫面,讓人透過手指放大縮小、360度翻轉,來看清楚它的各個細節。
AR中最有趣的要屬展廳最裡面的台灣黑熊、台灣雲豹2件木雕,透過手機掃瞄,它們彷彿就活了起來,從木雕所在處往四周或跑、或走的,在展廳裡活蹦亂跳,過程中還會伸懶腰,真的是逗趣極了。








※版權所有,歡迎媒體聯絡我們轉載;登錄本網按讚、留言、分享,皆可獲得 OCTOVERSE 點數(8-Coin),累積後可兌換獎品,相關辦法以官網公布為準※